学史明理传承红色基因丨蒋先云:学运领袖、工运先锋、军中奇才
蒋先云(1902—1927),又名湘耘,别号巫山,湖南新田县人。1917年入湖南省立三师范第15班学习。五四时期,任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10月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组织省立三师“学友互助会”“心社”,参加创办 “新书报贩卖部”。1922年夏赴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后与李立三、刘少奇等一起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同年11月奉命到水口山矿区建立党组织和工人俱乐部,12月领导了水口山矿工的大罢工。1924年春以优异成绩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被称为“黄埔第一人”。参加了两次东征。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7团党代表、北伐军总部秘书。北伐战争开始后,参加攻打九江、南昌等战役。1927年初,到武汉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倡仪成立黄埔学生反蒋委员会。同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蒋先云担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5月在河南临颍与奉系军阀作战中,身中数弹,三起三仆,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护校斗争,初显雄才胆略
蒋先云出生在湖南新田的一个贫苦家庭,还未出世,他的父亲因贫困病死。少年时期,他的大哥因从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被害于武昌。从小就备尝艰辛,到十一岁时,才在乡亲们的资助下,进入乡办小学念书。他刻苦好学,成绩优良,屡获教师的称赞。
1917年,蒋先云由老师推荐,以免费生身份正式进入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入学不久,他就崭露头角,为人所瞩目。当时,三师一位老师以“月”字为题,要学生造句联对。蒋先云以旧社会腐败没落、行将消逝,而新社会如旭日东升、大地光明为意境,对曰:“残月西斜,漫洒人间;日出东方,大地红遍。”国文老师读此佳句,大为赞赏,一时间竟爱不释手,便立刻挥笔写上“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含义深厚,超脱异常。传阅”等赞语。此后,蒋先云“才子”的美誉便不胫而走。
此时的中国,南北军阀混战。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的重镇衡阳,常为军阀拉锯战的战场。每次战祸发生,百姓血肉横飞,尸骨遍野,财物也被洗劫一空。而学校常常驻兵,校园遭毁。对此,学校师生忧心忡忡。蒋先云入学不久,吴佩孚就率部攻打衡阳。聪明胆大的蒋先云为了保护学校的财物和师生的安全,组织同学以班为单位分守教室、寝室、自修室,人不离校,岗不离人。同时挑选一些勇敢分子,日夜巡逻放哨,严实堵紧校门。学校院墙周围,用石灰圈上白线,摆布疑阵,写上“小心地雷”“小心暗炮”等字样。院墙内外下满竹签利器。枪兵临校,院内学生举起木棍铁器,既宣传又反抗,严阵以待,勇敢阻止枪兵驻校。结果,全城只有湖南三师和第三甲工学校未遭枪兵破坏。
护校斗争的胜利,初显了蒋先云的雄才胆略。从此,同学们对这个面目清瘦,颧骨微突,身着粗布旧衣的蒋先云,就另眼相看了。每遇复杂难决的事,都指望着他,说:“巫山,你拿主意!”。通过护校斗争,蒋先云认识到团结起来的力量和作用,加之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因而使他们向往科学和民主,探求新知识,寻求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心情日益迫切。
这时,在武汉外语专门学校读书的衡阳籍学生廖涣星,把恽代英在武汉组织进步团体“互助社” 的情况介绍给他们。在“互助社”的影响下,蒋先云等于1918年夏发起组织一个以“联络感情、互相帮助、提高新文化”为宗旨的“学友互助会”。成员很快发展到四、五十人。由于他们经常在校门前的湘江沙滩上谈心,讨论如何提倡科学和反对迷信与盲从, 如何提倡白话文批判旧文学,如何革新时政,抨击封建弊政,因而被人们称为“沙子会”。他们为了探求救国救民之道,促进新文化的发展,经常与外地联系。1919年底,恽代英和廖涣星在武汉创办“利群书社”,廖涣星还经常把《端风》等进步书刊寄给“学友互助会”。会员们如获至宝,争相传阅,从中受到很大启发。于是“学友互助会” 也办起了自己的刊物,取名《嶷麓警钟》月刊,由蒋先云担任主编。
成立“心社”,一腔热血投身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担任二十五县组成的湘南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人,积极参加和领导了本校和本地区的反帝反封爱国运动,在自编和演出的反封建新剧《打不平》中,喊出了“打破万恶旧制度,洒出全球大光明”的呼声。
五四运动后,各种进步社团和革命期刊像雨后春笋在各地出现。1921年3月,蒋先云以毛泽东同志所组织的“新民学会”为榜样,在恽代英的帮助下,组织建立了湘南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心社”。1921年2月,恽代英来到湖南三师, 与蒋先云等“学友互助会”的多数成员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在恽代英的指导下,1921年3月16日由蒋先云、贺恕、刘通著发起,在“学友互助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革命团体“心社”。用这样的名称,藉以表示向着社会改革、社会革命的决心。“心社”的宗旨是:“牺牲个人乐利,企求群众幸福,结合真纯同志, 谋社会实际改造,预备为世界总解决时一部分的帮忙,作建设新社会时一个健全坚实的基础。”“心社”参加者有贺恕、蒋先云、刘通著、袁痴、黄静源、唐朝英、雷晋乾、唐鉴、罗严、陈芬和教师蒋啸青等30多人。“心社”在扩大组织的同时,开展了许多有益活动,大力宣传马列主义,不断提高社员的思想觉悟和推广新文化,他们编辑了《明星》《先锋》《东升》《三师周刊》等杂志。他们主持第三师范书报贩卖部,并筹办衡阳文化书社。发起组织马列学说研究会,星期讲演会等,“心社”还在年轻的工人和农民中开展“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活动,办起了工人和农民夜校等。
1922年,毛泽东同志介绍蒋先云和夏明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献身于党的伟大事业。
深入虎穴,大义凛然拒不复工
1922年夏天,蒋先云从三师毕业,被党派到安源路矿和李立三、刘少奇等同志一起从事工人运动,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中共支部书记兼俱乐部文书股长,参与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罢工取得胜利后,他又到湖南常宁水口山矿区,从事工人运动,建立了水口山工人俱乐部和中共水口山支部,任支部书记兼俱乐部主任。领导工人进行争取增加工资、减少工时、改良待遇等为目标的罢工斗争。反动当局认为工人罢工,皆由蒋先云指使,假借磋商为名,引蒋先云一人进入矿局,一举将他“就地正法”,镇压罢工。蒋先云深知其诡计,为壮工人威风,挫败敌人阴谋,他决定不顾危险,深入虎穴。临行前,他召集工人骨干,做了周密布置,然后全权代表工人,与刘东山一起前往矿局与当局进行斗争。面临敌人下令复工的威逼和威胁,蒋先云镇定自若,义正言辞。当局一时无辞以对,恼羞成怒。持枪威逼蒋先云下令复工,否则就地正法。面对刀枪霍霍的敌人,蒋先云大义凛然回答:“要扣就扣,要杀就杀,正大光明,何所顾忌。杀一个蒋先云,还有数千个蒋先云,不答应工人的条件,绝不复工!”他与工人们紧密配合,有勇有谋地粉碎了矿务当局软硬兼施的各种阴谋。他周密布置,依靠工人的配合粉碎了敌人将他抓住就地正法的企图;他领导俱乐部将工人罢工的原因和要求以及敌人阴险的企图通电全国,获得全国人民的积极声援和支持;他与工人一道粉碎了敌人贿赂和暗杀的阴谋。最终敌人黔驴技穷,被迫签字承认了工人提出的18项要求,坚持了23天的水口山工人罢工斗争取得胜利。
以蒋先云为支部书记的中共水口山党支部的组织和领导与全国人民的声援对于罢工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邓中夏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矿山虽多,唯有全部组织的,只有江西之安源及湖南水口山二处,而水口山铅锌矿罢工,其雄壮不亚于安源”。
黄埔第一人,高举反蒋大旗
1924年4月,黄埔军校一期招生,蒋先云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与陈赓、贺衷寒一起被称为“黄埔三杰”。蒋先云在黄埔军校期间,刻苦学习革命理论,钻研古今兵法,从入学到毕业所有科目成绩均位列榜首,这也创造了黄埔军校的一项奇迹般的记录,被廖仲恺称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校长蒋介石赞其为“最得意的门生”“奇才”,世人誉之为“黄埔第一人”。蒋介石曾声言,将来革命成功后他要解甲归田,而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蒋先云也成为第一个被蒋介石提名留校的毕业生。
在黄埔期间,蒋先云参加了两次东征。第一次东征,两次负伤,在广州平定“杨刘”叛乱中,只身带领一个连冲进市中心,占领了滇军总指挥部,立下奇功;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城西门的战斗中,在三次负伤的情况下,亲率敢死队一举攻占了“历史上从未被攻克过”的惠州城。胜利后,蒋介石曾抚摸着蒋先云伤痕累累的身体,感慨万千:“昔日赵子龙,一身都是胆;今日蒋先云,满身都是伤!”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羽翼的丰满,蒋介石的反动面目开始逐渐暴露出来。1926年3月,蒋介石一手策划了“中山舰事件”,继而又抛出所谓“整理党务案”,要求跨党派的共产党人退出共产党,做一个“纯粹的国民党员”。但蒋先云再三表示:“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籍不可牺牲。”后来,蒋介石又多次以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等高职相诱,都被蒋先云拒绝了。他说:“脱离共产党就是叛变革命。官,可以不做,而命不可不革,我蒋先云为革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虽然蒋先云一再拒绝蒋介石提出的要他退出共产党的要求,但蒋介石仍想拉拢他。北伐时,蒋先云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1926年9月,在北伐军进攻南昌的一次战役中,身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被孙传芳军夜袭包围,处于危险之中。蒋先云率领警卫团士兵冒着枪林弹雨救出了蒋介石。但蒋介石背叛革命行迹日显,蒋先云毅然离开南昌来到革命中心——武汉。武汉各界成立“反蒋委员会”,公推蒋先云为主席,在武昌阅马场举行声势浩大的三十万余人“讨蒋大会”, 蒋先云在大会上高呼:“昔日校长,今日校贼!”“蒋贼不除,世无天日!”与参会群众一起高举反蒋大旗,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代名将,三仆三起英勇就义
1927年4月18日,在武汉的国共两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继续北伐,蒋先云被任命为北伐军第1纵队第26师77团党代表兼团长。5月28日,北伐军在河南临颖与奉系军阀发生激战,北伐军屡次发起冲锋,与敌展开肉搏战。77团团长蒋先云,跨马挥刀,同战士一起浴血奋战,在率部冲杀中他左足中弹受伤,解下绑腿带包扎后,又跨上战马,高举指挥刀,率领数百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又冲入敌阵。在大量杀伤奉军的过程中,他二次负伤,战马死亡。上级传话要他退下休养,他仍不肯,坚定地表示:“我蒋先云,不捉住张作霖,不下火线!”并高呼:“冲锋,向前杀去!”又继续杖着步枪,在两名战士的护卫下重新跨上战马,坚持指挥。在他英勇精神的激励下,所部士兵,深受鼓舞,无不奋勇冲杀。率队冲杀过程中,蒋先云第三次负伤,炮弹炸断了他的腰皮带,穿入腹腔,流血不止。一代名将,三仆三起,最终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25岁。
蒋先云英年早逝,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损失。罗章龙赋诗悼念:“东南北战斗犹艰,战士升腾武胜关。千古悲风临颖路,中原忍见将星残。”